2019年11月29日上午10:00,理论教研室张应华院长在鹤鸣北303教室为2019级789、790音乐班上了一堂《中国音乐史及作品欣赏(一)》的公开课,理论教研室主任、督导委员会成员刘佳老师主持活动。杨丹副院长,督导委员会周颖、李琪、刘佳蓉老师,理论教研室、声乐教研室、钢琴教研室部分教师参与听课。
该堂课的内容为“盛唐时期的音乐史”,张应华老师首先以问答的方式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重要知识点,然后从初唐和盛唐历史背景的对比出发,引出盛唐时期音乐史的总体特征。从声乐演唱家、器乐演奏家、综合性音乐表演形式三个方面,深入分析了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、代表作品和艺术特征。在知识的时间线索下,张老师旁征博引,从哲学、文化学、教育学等多种理论角度来阐释盛唐时期音乐史。师生交流互动频繁,研讨氛围浓厚,充满着强烈的思辨色彩,体现了课程的学术性和研究性特征。
课后,听课的老师逐一发言。刘佳老师认为,这堂课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学术功底,是难得一见的高质量课程;王斌老师说,课程中知识量之丰富、研究气氛之浓厚,都体现了教师的“大师”风范;但也有老师建议,信息量如此之大,且许多知识并没有出现在黑板上或课件中,学生是否能及时有效地接收且消化信息;杨丹副院长最后总结发言,她认为该堂课体现了五个“注重”,即注重知识背景、注重知识拓展、注重价值观、文化观和教育观的引导、注重先修知识的连接、注重中西对比,同时,她建议课程要加强问题导向,把问题明确地摆出来,让学生有线索。在研讨中,部分教师对于课堂如何连接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疑问,大家就这个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。张应华院长认为,课程内容连接小学,不代表所有课程无目的、无方法地盲目生硬连接,而是要根据课程特点,在保证课程自身的专业性之外,寻求课程理念、课程内容、或教学方法上的连接。
参与研讨的教师纷纷表示,此类教学研讨,尤其是跨专业、跨学科、跨课程的教研活动很有必要长期开展。在交流中,老师们能互相学习、开阔思路、交流思想,从而提高课程质量。在师范专业认证的背景下,在打造“金课”的号召中,如何以本为本,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,是当前面临的迫切问题,希望本次“以生为本,打造金课”教风学风建设系列活动,能够唤起广大教师对教学工作和课程建设的重视,营造课程教学研究的浓厚氛围,建设系列“金课”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
撰稿:杨丹